这些年来,曾去过一些古城,到过一些古镇,逛过一些老街。无论是江南的梦里水乡,还是滇黔的特色小镇,以及川藏的民族村寨,都留下过自己匆忙的足迹。但大都是走马观花般地匆匆而过,未曾停下脚步,去瞧一瞧当地的民风民俗,拍一拍人文的市井百态,品一品老街老巷老味道,只能用镜头多记录一些旅途中的回忆…
乘着国庆放假之际来到位于泸州的尧坝古镇,历史悠久,是古江阳到夜郎国的必经之道,有"川黔走廊"、"茶盐古道"之称;被清华大学古建筑专家陈志华誉为"川南古民居的活化石",著名学者于丹称其为"活着的古镇",先后获得"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",由于距离不是很远,只消一小时功夫,我们便来到古镇。
这是一个聚满人气的古镇,来来往往的人很多,入口处有一块石质的牌坊,上面的浮雕和镂花被风化侵蚀,难以一睹其真实面目;左右两边的石柱上刻着楹联,也看不清楚字迹。只有在横檐上隐约可见“赐进士第”四个大字,询问了一位当地的老爷爷,方才知晓,这座牌坊立于清嘉庆年间,是为当地一位名叫李跃龙的武进士所树。牌坊下端坐着两头石狮子,它们守候在此,凶神恶煞,怒目圆瞪,直视远方。
沿石梯而下,一条长长的古老的街道便尽收眼底。古镇的半空中悬挂着五颜六色精致的油纸伞,微风拂过,一把把艳丽的油纸伞便在半空中纷飞起舞,煞是喜人!伴着一盏盏大红灯笼,倍添节日喜庆。 镇守古镇的石狮,虽已长满了青苔,却不失它威猛的神韵。
透过满是青苔的青瓦,屋檐下聚集的乡亲们邻居们;吆喝声、麻将声、说笑声阵阵传来,古镇人家的生活就是这样的随意随心随情啊! 挂在街面的草鞋,已经脱离了它使用的年代,更多的是把它作为一种收藏与回忆。围拢的牌摊牌桌,街道上人来人往,有观光客,也有生意人,很是热闹。茶馆里,人们围着八仙桌,品着盖碗茶,聊聊天,打一圈小牌,休闲至极。入乡随俗,我也叫上一碗普洱,煞有介事地学着喝起来。弥漫在空气中的,满是茶的清香……
而离北街下首约百米处有一棵千年古榕,树据高台,高数十米,枝如虬龙,冠如伞盖。川黔古道尚未成街之时,榕荫下是川盐入黔马帮的歇脚之地。尧坝人把古榕与神话“聂郎化龙”相结合,传说聂郎化龙后慈母思子,日夜在此呼儿哭守,七七四十九天泪尽而逝,尧坝人将她厚葬于古榕树下,从此尧坝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尧坝人感恩,遂称古榕为“娘亲榕”。
穿过街道便来到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王朝闻的故居——添寿堂,大门两边题有:“二十二岁论析审美辩证通译自成一家,九十六载阅尽世间真假善恶童心未泯。”想必这就是庭院主人的生平总结了,我矗立于此,仰望片刻,方才踏了进去。堂屋里陈设摆放整齐,古色古香,桌椅板凳已年代久远,上边还有精致的雕花,书房是主人生前潜心苦读,研习书画的地方,简陋却充满朝气,书香门第可见一斑,窗外景色宜人,一株爬山虎长势极佳,探头探脑,眼看就要钻入,这个小家伙,莫非也要进来一品墨香?
尧坝真是名人辈出!文有王朝闻、凌子风,武有李跃龙、周其斌;真可谓是:“鸟度云行阅古今,地灵人杰诞豪杰。”尧坝古镇还流传着许多神奇的民间传说,引人追思,道不尽,写不完,可惜,天色将晚,我已无法一一考寻,求证,只得抱憾离开。
古镇,你还有多少秘密,多少故事,待我去挖掘,待我去追寻?